top of page

《职场智慧漫谈》第6辑 基督徒如何在“关系型”的社会中保持公正和独立

【作者介绍】Lewis弟兄,来自中国大陆,目前担任北美教会大陆事工使团职场事工部负责人,也是当地华人基督教会的长老。

【版权声明】本文为作者原创,版权属于北美教会大陆事工使团/华人牧者团契,如欲转发请注明出处。


【正文】现代中国有句俗语:“有关系,就没关系;没关系,就有关系。”明白这句话意思的人可能听到之后会露出一丝微笑。事实上,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文化自古以来极其复杂,远比西方人之间的关系要复杂的多。从升学、看病、找工作,到职务升迁甚至结婚生子,都可以扯上各种各样的关系。处理不好的话,会把原本美好的事情弄得一团糟糕。如何在这种关系型的社会中保持相对的独立,是现代的职场基督徒面临的一大挑战。

主耶稣在地上的时候,曾经告诉门徒:“你们若单请你弟兄的安,比人有什么长处呢?就是外邦人不也是这样行吗?”(马太福音5:47) 这里耶稣清楚地告诉我们,在世俗文化中,与自己熟悉的人相处融洽,对自己无关的人不闻不问,似乎是一种通病,在中国有个成语叫做“党同伐异”说的也是差不多的道理。尽管这是人之常情,然而在职场上,如果我们不能清楚地区分真理和关系孰轻孰重,就很容易陷入人际关系的泥潭,并且影响事业和工作的开展。

基督徒在处理职场人际关系上,首先要避免的是陷入被动。被动的产生,不是一开始就有的,通常是出于关系考虑,在事情开始阶段就放松原则甚至违反原则,因此导致自己后面越来越被动。举例来说,招聘过程中,如果有朋友或领导为某位应聘者打招呼、递条子,而招聘负责人是基督徒的话,这位基督徒要尽量提早把各项原则和要求与打招呼的人讲清楚。我们提早表明自己立场并不会冒犯别人;反之,如果事先没有讲清楚,事后又出于种种理由去拒绝别人,不但影响人际关系还容易引起误会。另一方面,如果认定应聘者符合条件,值得录用,就应该本着公平的原则,不受关系影响;即使别人质疑,也可以拿出事实来说服别人。如果我们可以这样做,就是把握了主动权,而不会卷入潜在的纷争中。有一次我在国内面试一位海归毕业生,那天早上,一位高层领导特意打电话暗示说这个人可能不够条件,建议我简单地聊一下就让他离开。可是后来在面试过程中,我发现这个年轻人思维敏捷、心理素质好,还在国外拿到了含金量较高的证书,完全符合我们部门所期待的条件。慎重起见,我又让下属为他准备了一份临时的考卷让他做,考试的结果也是出乎意料的好。所以我顶住压力,给人事部门写了一份结论为“建议录取”的报告。后来那位高层领导专门打电话来质疑我为何录取他,于是我把整个面试的过程和笔试的结果都向他描述了一遍,这位领导一开始似乎想抓住我的漏洞,但是最终没有发现什么不对的地方,也就悻悻地不了了之。后来我才知道,原来这位来面试的年轻人,家里也是有背景的,只不过我面试的时候完全不知道;同时,想安排其它人进入我部门的那位领导也知道他的背景,但是这位领导想把岗位安排给自己人。由于我提交的招聘报告几乎挑不出毛病,人事部门也完全采纳了我的建议,所以在这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,我有幸安全地避开了纷争。反过来,假如我当时刻意地维护领导,把原则丢在一边,不但害人而且害已。总而言之,公平正直地处理关系,不但是信仰在工作中的体现,并且是基督徒自我保护的手段;如果碍于别人的关系去耍小聪明,则极有可能陷入被动,并且落入人事纷争的圈套,甚至在派系斗争中而成为牺牲品。

其次,要警惕基于关系而带来的对事业的负面影响。现在社会中,很多工作岗位都要求具备一定的能力。有时候我们出于关系或者面子,把一些人安排在重要岗位上,然而这些人又常常达不到应有的专业水准和能力,这种情况下,最终受害者将是整个机构或公司。如果我们在用人方面遇到这样的难处,应该首先把这类人放在不重要的岗位上,加以锻炼;同时给予他们一定的压力,限期达到我们期待的要求,否则到期只能离开。这样的要求其实一点都不过分,因为员工素质和能力代表着一家机构的水准,任何领导者都不可以放任自己机构的对外招牌被人为地损害,即使这位不符合期待的人士具有深厚的人脉,在专业水准方面也应该是一票否决的。基督徒在职场上如果不敢坚持用人唯贤、用人唯才,而是出于关系放任能力低下的关系户从事不合适的工作,则有可能毁掉整个事业。许多成功的企业家,在下一代出来工作时候,通常让儿女们先在最基本的岗位做起,表现优异之后才把更重要的担子交给他们。外人看来,儿女们到家族企业工作,选择容易的轻松的岗位是理所应当的,然而这些企业家清楚知道,如果这样安排,下一代不会得到锻炼,也缺少社会竞争力,久而久之还会损害整个家族的事业。这些企业家中,有些是非基督徒,他们尚且如此明白其中的道理,我们作为基督徒,更应该在安排人事的方面慎重考虑,排除人际关系的干扰。有些时候,安排一些关系户在自己的公司中,确实能够给一些生意带来额外的帮助。然而俗话说“世事难料”。我们怎么知道今天的便利不会成为明天的阻碍呢?退一步讲,缺少竞争力的企业,即使有关系的帮助,也无法长久支撑下去;“关系带来生意”的说法其实是一种慢性毒药,会毒害企业管理者的思想。

第三,既要识别特殊情况下的神的开恩,也要尊重社会的秩序。有的时候基督徒会遇到重大急难的情况,比如医疗、入学、找工作,等等。通常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找人疏通关系走后门。有的时候刚好相反——基督徒会面临熟人的托付,而有可能令自己违反工作秩序和社会道德。这两种情况下,如果单凭关系来处理事情是无法得到上帝喜悦的。正常的做法应该是在祷告寻求神的心意之后,在不损害别人的前提下,识别哪些是神特别的怜悯,哪些是出于私心的行为,并要坚决避免后者。一位国内教会的牧师的妈妈突然眼睛出现问题,需要尽快手术。在大家的迫切祷告之后,家人帮她在网上预约门诊,想不到就预约到了某医院的一位知名专家,并且在就医过程中满有平安,这位专家还特意安排她优先手术,手术也非常成功。后来当这位牧师为这件事情做见证的时候,我们听到之后都充满了对神的感恩之心,相信这是神开的一条通达的道路。所以当上帝特别开恩的时候,我们不会拒绝这样的恩典,并且这样的恩典也并非损害其它人的利益(尽管优先手术看似把别人的机会抢走了,但是我们应该相信医生的判断,优先手术是基于病情的严重程度,而不是出于人际关系的考虑)。另外一个例子,我有一次陪妻子去医院看门诊,早上7点多就交了挂号单在诊室外面等护士叫号,我记得我们的号码是第5号。万万没有想到的是,从上午8点钟到10点多钟,不断地有人进入医生的诊室,而且这些人从未在护士导诊台那里登记排队。更令人诧异的是,当第3号患者结束诊疗之后,护士们就再也不往下叫号了,而是听任这位医生的“关系户”们堂而皇之地进入医生诊室甚至与医生说笑聊天,只是苦了我们这些在外面等叫号的患者们。回到家之后,妻子和一个亲戚提起这件事情,那位亲戚出于好意告诉我们说:她认得这位医生,也可以打个招呼让我们下次去的时候不用拿号排队,听到这个建议,我和妻子当时都没有出声。后来妻子和我说,她宁愿不找熟人打招呼,只要这位医生能够按照号码叫患者就好。再后来我们也没有靠着关系去找这位医生看病。我深深体会到,当我们有机会不按照秩序而是靠关系来处理事情的时候,或许我们在这一次是受益者,但是很可能下一次就是受害者。那位医生或许觉得自己给熟人通融看病是无可厚非的,但事实上她也在毁坏整个社会的秩序的根基。所以基督徒要清楚地知道,无论从敬畏神的角度,还是从尊重人的角度,我们都不可以损害别人应有的利益去迎合人际关系上的需要。

第四,在两难的选择下,主动寻求神的智慧来带领我们走出困境。有很多时候,基督徒面对家人或亲戚的托付,明知某种情况下的决定是冒险甚至不合适的,但一时又想不出更好的方法。比如在升职加薪方面,假如我们恰好是做决定的那个人,并且在升职加薪的候选人中有些是通过亲属朋友来打招呼的,有些人则是符合条件但却没有去疏通关系的。这种情况真像是烫手的山芋一样难以处理。唯一的方法就是向神祷告,让那些不合适的人知难而退,让合适的人得到众人一致的认可之后我们再去做决定。如果情况不明,宁可推迟或暂缓,也不要贸然地出于关系的考虑来做决定。上帝做事情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,有时甚至要拖很久才能明朗,作为基督徒,我们不要意气用事,也不要急躁,要持守平静安稳的心态。圣经《以斯帖记》中,当王后以斯帖冒死去见王的时候,她得到机会邀请王和哈曼来赴宴,当天赴宴的时候,王问以斯帖有什么要求。按照常理,以斯帖知道事情十万火急,自己的本族将要被灭绝,并且她的叔叔末底改也一直催促她赶快向王通报这件事情,好让以色列人得拯救。当王问她的时候,她本来可以和盘托出她的想法,同时控告哈曼的阴谋,然而圣经记载以斯帖当时什么也没说,只是邀请王第二次来赴宴。她为何这样做呢?一定是她发现当时不是恰当的时机,所以需要再等下一次的机会。圣经记载,当天晚上,王在宫中睡不着觉,听人读历史,想起末底改曾经立功,于是让哈曼一大早就去尊荣末底改本人。这是一个明显的上帝工作的印记,不但满城轰动,并且我们也相信以斯帖不会不知道这个“大新闻”,这也促使以斯帖鼓起勇气在第二天的宴席上控告哈曼的阴谋,并且成功拯救了以色人。试想,在如此紧急的事情上,以斯帖面对本族父老的压力的时候尚且沉得住气,反观我们自己,当面对人际关系压力的时候,更加不可急躁,而是要观察时机,一定要看见上帝之手的介入和帮助,才能在“对的时间”做“对的事情”。

上面几条原则,也许并不全面,但盼望能够成为对职场基督徒的有益提醒,帮助弟兄姊妹们在关系型的社会中走出陷阱,持守原则和真理,为主做美好的见证!

160 views0 comments
bottom of page